Week 12 in spring semester during junior

本周依然很轻松呀,没多少课,还是精细化学品和化学实验设计,课程没啥可说的。周四加了一次专业实验,实验还是蛮好玩的。

稀土有机配合物的制备

这次只做制备实验,21号做测试实验。稀土化合物听起来好像很厉害的样子,实际上也没什么,只不过有一些特殊的性能。这次分别做的是Eu和Tb的络合物,原理和以前的那些合成反应差不了多少,无非就是条件和溶剂的差别。但是,这次用三乙胺来调pH,那个味儿大的啊,简直不能继续做下去。滴的虽说不多,好歹也有个十滴,还没有通风橱,不能愉快地玩耍了。整个过程也不长,一个小时左右就完事了。反应完之后过滤用的沙板漏斗倒是第一次用,不用垫滤纸比之前的方便。

大学生创新计划中期检查

这又是一个听起来很高大上的东东,实际上做过的人都知道它其实没什么含金量,你也可以把它叫做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没太大区别。细节的东西不多说,还在进行中,一些东西没整理完善,等快答辩的时候再系统地整理一下。我主要谈谈本科生做科研这间事把,本科生要想独立的展开科研项目还是非常有困难的,只是参与一下很是有很多机会的。在我眼中,科研中有三个因素非常重要,系统性、规范性、严谨性。缺了一个,都很难做出像样的科研,当然了发高质量的文章是有可能的。

关于本科生发论文,机会还是很多的,只要主动联系一些感兴趣的导师,没多少人会拒绝廉价的劳动力。我是觉得本科阶段还是多接触、多积累比较好。即使是发了文章也代表不了什么,就像人家研究猴子,四肢、内脏、器官都研究了差不多了,开始研究猴子的眼睛。你去做科研训练的时候,只是研究眼睛,对其他部位一概不知,或许你还会想这是猫啊还是狗啊。缺乏对整体的把握,也就是系统性的科研训练,对大家顶多是个开拓眼界的过程,多接触、多了解一些前沿的动态,这些就足够了。发文章实在是说明不了什么,而且一旦你的文章水平不怎么地,有可能一直成为你的一个污点。也许有些大牛本科生们能独立地从事研究,但缺乏扎实的学科基础的话,研究很难有延续性,围绕着一个热点研究到一定地步或许就不知道怎么继续下去了。

High Performance Scientific Computing

Coursera上的这门课还是蛮赞的,主要讲一些Python、Fortran、Git以及并行计算的基础知识,学起来比较轻松,作业也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