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ing realistic while remaining faithful to the ideals

让我们面对现实 让我们忠于理想 —— 切·格瓦拉

出国、考研、工作大概是现在的本科生最主要的出路,少数人会去创业或是做一些公益事业。作为想继续在化学这个基础学科发展的学生,本科毕业基本上做不了什么,直接就业的话很少接触研发类的工作。创业之类的就更不可能了,尤其是化学这种烧钱的学科,没有一个很好的平台即使自己再厉害也很难取得很好的成果。所以,剩下的就是出国和考研这两条路了。

出国

这是最先考虑的一条路,学理科的不像商科、金融、计算机这样出国人数比较多,相对而言招生人数多,奖学金多,申请难度低。通过对比国外和国内的教育体系、科研环境,学化学的出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在教育方面,国内教授的重心基本上都放在自己的科研上,忙于发文章,和国外诺贝尔奖得主仍会去教本科生根本没法比。在课程设置上面,国内可以说是多而不精。多体现在很多不想上的课你不得不去上,还有就是一些课明明可以当成选修却成了必修,比如毛概、思修、电工学这种,完全可以弄成选修。这些课还不如弄成一些法律常识、危难时自救逃生等一些实用的课程。不精体现在课程的要求都不高,期末考试几乎都是往年的原题。在教材的使用上也是参差不齐,就拿物化来说,国内很少有Atkins Physical Chemistry这种级别的书,很多教材都是从英文原版教材上截取部分来翻译一下。教材和参考书的概念容易混淆,在课堂上很少有老师教学生如何使用参考书,如何查阅资料,如何自学,记忆的曲线是怎么样的,如何进行个人知识管理,时间管理。有人说教育的意义就是除去书本上的知识后你学到的东西,然而这些涉及的真的很少。在安全教育上,除了象征性的消防演习就没有什么了。去年7月份去参加剑桥大学的暑期学校,去的第一天就是各种安全教育,失火了怎么办,中毒了怎么办。。。都会详细的介绍,然后带大家把教学楼的安全通道走了一遍。每周定期进行消防演习,不管是上课还是没上课。进实验室必须带上护目镜,有反应的地方都会有通风橱。教学金的评审方面差别也很大,国内基本上成绩好,你能拿好几个奖,成绩不好就什么都没了。当时我们住在Christ’s College,里面有一项是旅游奖学金,给那些学习欧洲文化或者其他国家文化的学生提供去相应国家游学的资金,只要写好游学计划,成绩一般也可以。类似的还有给学地理的去某某地考察的奖学金,还有其他的一些,这些与国内完全不一样。剑桥的教育体系非常特殊,那种教育体系估计只有牛津和他一样。那边系(Department)和学院(College)是完全独立的,什么意思呢?系是主管你学习、考试、学位这些事情的,名字基本上是按学科来的,比如生物系、化学系、历史系等。学院是主管你生活、娱乐这些的,名字和它自身的文化有关系,比如三一学院、国王学院、圣约翰学院等。同一个系的学生一般都住在不同的学院,同样,同一个学院的学生一般在不同的系学习。不同专业间的交流就非常多,生活和学习很好的分离开来。国内的学院和系一般是从属关系,比如我们理学院就分应用化学系、数学系、电子科学与技术系,一个寝室的人也都是一个专业一个班的人。

在科研方面,我主要针对化学这个学科来用两个例子来说明一下情况

  1. 上学期上仪器分析课的时候老师给大家发了北京一个仪器展览会的门票,让大家去看看。进去一看,比较大的柜台都被岛津、安捷伦占领,国内比较大的有普析和东西分析。无意间走进一个会议室,里面有一些国内的仪器厂商在介绍自己的新产品,然后下面的专家进行评估。具体展示的是什么没太印象了,里面一个专家的话印象比较深。那些专家感觉上都是六十年代前后出生的人,她说到一个查新的问题,国内的仪器厂商在准备好设计方案之类的东西后,要上报给相关部门审查,看看有没有专利或是其他方面的问题。但是这个相关部门懂的知识很有限,他们去查近10年有没有类似的仪器或是技术,查到没有,就可以生产了。事实上,有些技术国外20年前甚至30年前都摸索出来了,现在网上查不到那么久的资料。下面的专家工作经验都很足了,所以知道这些,但是审查的部门却没有他们知道的多。相关部门查新没查出来,厂商还以为自己很创新,实际上却落后的非常多。还有就是国产的仪器大多数是色谱、红外、紫外这种小仪器,像核磁这种大仪器,这种上百万,上千万的仪器还是做不出来。现在,能完整的做核磁的基本上只有德国的布鲁克、日本的电子株式会社、美国的安捷伦。
  2. 前段时间去过计算化学老师的实验室,正好赶上一个从牛津交流回来的博士,他说了一些在牛津那边交流的事情。我们学校在化学这方面做的比较好的大多是围绕着水滑石这类材料展开的,除了做有机的,剩下的无机、分析、物化很多都会和水滑石扯上关系。出去交流的一般都是从水滑石做的比较好的组出来的,其中有一个做水滑石相关合成做的非常好的,去了之后合成依然很快。但是去做XRD的时候,旁边总是有一个特别小的杂质峰,那边导师说不行,得消掉,直到合成出来的东西没有那个峰。于是,又花了好久才制备出合格的样品,进行下一步实验。据说是那边的仪器分辨率高一些,所以能检测到那个小峰。可以想象,我们在做实验的时候,由于一些实际条件的限制,明明没有达到一定的标准,最后发文章或是申专利的时候却说已经达到的标准。类似的还有很多这样的细节,比如要求你称5.00g的样品去实验,你称了4.9934g就觉得可以了,有时候细微的差别的确影响不大,但有时候影响的确很大,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每一步都要很小心才行。再比如,作分析的经常要配溶液,在定容的时候,一不小心溶液凹液面超过了液面一些,你觉得这点误差可以忽略,但有时候浓度差那么一点点结果就会完全不一样。

以上只是科研的一部分,还有诸如基金申请、评职称等事务尚未接触,离我也比较远,不好评论。

具体到申请上,我原本打算申请计算化学方向,具体原因过段时间单独写一篇文章。由于之前准备过雅思,申请的学校集中在英国、加拿大,比较想申请的有这么几个学校和课题组

  • Theory and Modelling in Chemical Sciences: http://www.tmcs.ac.uk/ Oxford, Bristol, Southampton

    The CDT will have 15-16 funded places available in each cohort. Funding will be subject to normal EPSRC rules. UK and EU students will be eligible for full-fee studentships. In addition, UK students will be eligible for an annual stipend of £13,726 each year (although some non-EPSRC funding will also be available to provide stipends for EU students). A number of overseas (non-UK or EU) students may be admitted to the programme, but will be required to pay full overseas fees and costs if accepted.

平台比较好,三所英国老牌名校在计算化学方面的研究都有一些,这段话基本上反映了英国的一些奖学金情况,没那么多钱。

相对前几个,这个要申请一些

要GRE,还需要Sub,两个都没有准备,只考过雅思

结合申请时需要准备的材料,列一下自己的条件。

  1. GPA:一般国外学校对211的要求是3.0以上,这个可以满足,但也不像3.7, 3.8那么高
  2. 雅思 or 托福:考过一次雅思,拿去申请还是不够
  3. GRE:完全没准备,所以美国不用想了
  4. 论文 or 研究经历:论文没有,研究经历从2013.10至2014.09是大学生创新计划的项目组长,但主题是水滑石的表面修饰和计算化学不沾边
  5. CV:校级组织当过副部长,拿过一些奖学金,没有实习经历,参加过剑桥大学暑期学校
  6. PS:大一从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转到应用化学专业,数学基础扎实,有一定的编程基础(PHP, python, fortran),想从事计算化学相关方向。。。。。。
  7. Research proposal:搭建基于云计算的计算化学平台
  8. 推荐信:和剑桥带我们暑期学校的老师交流过,去年下半年他来学校做讲座的时候我,帮学校做过暑期学校的宣传,也上台讲过一些,他也愿意写推荐信。做大创的导师那边可以写推荐信 根据申请的目标和自身的条件,加拿大只能申硕士,奖学金也有但跟博士还是差一些。想去的UBC,要考GRE和GRE Sub,这两个完全没准备,即使被录取了,上不起,没那么多钱。英国倒是可以申博士,但直博就像赌博,有风险,万一你想象的和实际的工作不一样,今后会极其痛苦。还有就是英国虽然奖学金看上去很多,但仔细看下来,给英国本土的占70%左右,给欧洲的占20%,其他地区大概只有10%,上不起。新加坡那两所在方向上没有特别喜欢的。澳洲只是感觉不太适合科研。如果很早就准备德语或日语的话,也许会去这两个国家。由于没准备GRE,加上资金的因素就没考虑美国,去一个美国30~40名的大学意义也不大。MITBBS上到处都在说北美化学就业环境不好,各种转行,退学数不胜数。简单来说就是,工作岗位不但没有增加,甚至有些减少,一些有经验的员工也可能被裁。留学人数不断增加,一些学校的一些系甚至要依靠国际学生的学费来维持正常运转,进而扩大了招生。列几个MITBBS化学版的文章

绝望中找不到希望,快崩溃了

原文地址: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Chemistry/31407957.html

从去年6月就开始找工作,这份工作到今年8月份合同到期不能够再延了。我发现我现在

找工作比我两年前刚毕业找工作还难,尽管有在大公司工作的经验又能怎样呢,最近很

多想要我的公司一听要H1-B transfer,全部吓退,再也不理我了。我到现在已经放下所

有我能做到的,我会和他们说你们不想pay lawyer 和H1-B transfer fee,我可以自己

出钱pay,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还说,no,no,no, we never do this, we can’t.

实在太绝望了,如果到8月份还找不到工作,就得考虑挂个学校延身份了,可是那样就

没有收入了,还得交学费。绝望中寻找希望,这句话说得很容易,但是做起来真的很难

,每天心里都慌慌的,失眠,哎。请大家真诚给些建议,如果能提供中国人开的化学或

是生物公司让我能暂时挂靠一下身份也好!谢谢啦!万分感谢!

网友回复

别想什么中国人开的公司,除了被侮辱被奴役身心受损,然后被踢出来,你什么都得不

到。

趁年轻转专业,想躲也躲不开,这是80%的学化学的必须面对的

没有勇气接受新的挑战,只能被美国社会淘汰,回国混反而容易一点

现在看未来的就业市场,25-30岁的时候不转,干10年8年后,

到了35-40岁的时候,一批被裁掉的人也不得不转,做化学,一旦失业,可能是永久性

的。

没被裁掉,干到50岁,那就谢天谢地吧-美国梦成功了。

年龄大了转行,精力不行,勉强毕业出来,要和科班出身的小年轻竞争entry level工

作,

更麻烦。

或者干脆回国占个坑。以后回去,国内都没坑,国内每年多少毕业生啊。

分析的职位,美国总体上,坑越来越少,新毕业生还是进入劳动力市场。

说说我经历的化学找工作

原文地址: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Chemistry/31391397.html

去年9月份PhD毕业,

因为老婆在LA附近,

就在加州范围内用OPT找工作,

找了一个多月,

终于找到一个比黑煤窑还要黑的一个环境公司的Chemist,

离家一个小时,

里面的苦逼就不多说了,

反正整个公司学历普遍不高,

也没有什么活非要给PhD干的,

就是不停的分析样品。

好处是周末从不加班,

虽然这破地方给加班费但是我宁可在家休息。

这中间也一直在关注国内和附近的工作,

其实我个人不反对回国。

有5,6个打电话来问的,

基本上一听没绿卡就没下文了。

后来到了3月份大家都申H1B,

老婆也逼我申,

但是公司让我自己出钱,

所以自己拿主意就不申了。

正好这时候附近有家CMO招QC,

离家也近,

有个朋友是那里Manager告诉我消息,

面了两次,

跟VP胡吹了一个多小时,

第二天就把我招过去了,

正好继续用OPT。

工资不高,

还是个黑煤窑,

但是比环境公司强不少。

这几个月找工作的个人感觉,

分析化学的工作日渐式微,

越来越少,

有经验的下岗的很多,

刚毕业的和这些人比没大有竞争力,

即使大家都知道有些岗位和技能对新人培训一个星期就够了,

但是这些人还是不想招新人。

对于将来的想法,

肯定是不能长期呆这行,

就算将来跳了大公司也让我觉得很不保险,

因为我最近看到很多上了年纪的甚至没上年纪的朋友被大公司裁,

个人想以后偏向一些regulation的东西,

好像这些岗位还有些缺,

或者干脆转行,

转CS,

好歹在50之前能多挣点钱。

就这些,

大家有啥想法可以讨论。

姐终于不做合成了

原文地址:http://www.mitbbs.com/article_t/Chemistry/31404909.html

姐终于不做合成了。尼玛姐做个全合成虽说才十几步,但也是全合成呀。最后一步就做

了七十好几遍。产率都是过了柱子称出来,尼玛过就过,称就称,两个副产物还要过好

,称好。天然产物做完还要尼玛analogs,有完没完。谱图要干净,没错,咱既然做了就

要做好,尼玛溶剂搞干净,木有silicone,木有grease,都应该,还要走800兆,姐处理

核磁时这个紧张呀。每次做关键反应做关键核磁的时候都沐浴更衣焚香拜佛啊。

那啥蒸这个那个溶剂就不说了,你说你就砸那个难伺候呢,非得新鲜滴,姐给老公炖个

汤都木有这么上心过啊。

那个偶氮啦,铊啦,硫啦,还有那些个人名反应就不说了,说多了都是泪。第一步备料

搞个上百克,3升的三颈瓶也不提了,都是泪。尼玛我爷爷的爹叫啥我都不晓得,砸要

记住上百个亲手做几十个人名反应呢!?

方法学姐也做啊!自己做个催化剂,开一排反应啊。不行就换啊,理论解释啊,模型啊

,终于有一个有门儿啦,各种修饰啊,HPLC出峰的时候姐都是双手合十呀有没有!!!

它对有的底物不work呀,再改进呀!再理论模型呀!反正最后都要work呀,要自圆其说

!反正不管你信不信,我都信了!!

姐现在终于不做有机合成化学了!姐的聪明才智都去做了戚风蛋糕水煮牛肉了!!姐上

班就带一台电脑啊,想走就走啊!姐发JACS, Ang的时候想的是把它们裱起来的呀,现

在连看都不想看!

发帖自:iPhone 读霸天下

姐发现姐文章里写错了,偶氮算个啥!姐想说的是叠氮,重氮!错的开心!说明姐离有

机越来越远了!姐制一锅重氮甲烷的乙醚溶液,象鉴定珠宝似的选个好瓶子,怕炸了!

后来有一年raney-Ni带水就产率底,非得把水搞干换成四氢呋喃,又怕尼玛炸了。姐还

压过钠丝!钠丝!不能是块儿,非得是丝儿,除水效果好,尼玛以为炒土豆呐,又怕着

火了!姐用纯的三甲基铝,不是溶液,是纯的,Aldrich 寄个小钢炮,姐又怕炸了,尼

玛这是火箭上天的助燃料!UCLA那姑娘用的叔丁基锂姐常用,在尽可能用甲基锂丁基锂

代替的情况下姐还是要用到!还是怕炸了!高压釜做氢化!没炸!不是技术帖,说错了

说明姐记不清了!不说了,姐全身而退了!都是泪!

生物的也很惨,不再列举。

其实从事科研工作只是普通的一种工作而已,没有必要想象的很神圣或是很高端霸气的样子。对待科学,我们需要有一种敬畏的态度,但也没必要掺杂其他的杂质。就像有些人经常拿“留美预备班”来讽刺清华,说国家花了这么多人力物力,都去给美国做贡献去了。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当这样的人才输出达到一定的量的时候,必然会加强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联系,促进相互交流,也不会说一直都只是人才往外走。事实的确如此,现在越来越多的牛人开始回国,2000年左右的那批人回国赶上了好时候吃到了甜头,但那时做出回国的选择也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因为国内虽然发展空间大,但很多东西不够完善。近些年又有些大牛回国,像施一公去了清华,饶毅去了北大,杨培东好像要去上海科技大学,还有很多人在MITBBS上后悔没有早点回国。如果未来中国能出本土的诺贝尔奖,非常有可能从这些人里出。

总的来看,现在出国之后留在国外工作越来越难了,更别说去发考题,做PI了。同样的,现在人们对国外的一些大学了解逐渐增多,海龟不像之前是稀有动物了。人们也知道哪些学校花钱就能去,哪些学校含金量高,HR也不是吃干饭的。想去的那几所学校,自身的水平还达不到,如果早点决定做计算化学兴许还可以。去一般的学校的话,很难跟上国内的发展。从上面列出来的一些例子也可以看出,现在各行各业模块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如果你找不到自己的方向,没有自己的闪光点的话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有些学校的一些学院靠国际学生的学费才能维持正常运转,所以有时候出去只是给别人送钱。你在国外学习的时候感觉好像什么都很好,一旦到了找工作这个节骨眼上,别人的态度马上就转变了。去年去剑桥和中国的留学生交流时发现他们大多对自己今后是留在英国,还是回国发展都不是特别清楚。除了四大和一些高校的工作,很少有人还能继续留在英国。美国这边,化学相关的行业已经很饱和了,一些有经验的员工都有可能被裁掉。很多中国人在应聘的时候提到签证、绿卡相关的事情,对方往往就退缩了。

很多国外化学相关的公司开始把一些项目外包给中国来做,中国未来的发展还是很好的。知乎上一个分析中国当前的经济水平的答案写的很好,感觉比较靠谱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1823085/answer/19601922, 也可以从中大致看到一些未来的发展趋势。 君临的一些其他答案也很有启发性。还有就是一些现实的考虑,如果自己有能力支付学费的话,还是会争取出国的。现在来看,还是准备不够充足。

周围也有一些小伙伴们想出国,有一些是很早就准备了,大学刚开始就订好计划。有个大牛,大一GRE、托福都考了,大二结束转到了华盛顿大学。还有一些大三上考完GRE,大三下托福,成绩、研究经历都还不错。还有一些是准备参加学校的联合培养项目,这里面也有比较好的学校,像伯明翰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大学,莱斯特大学,拉夫堡大学,渥太华大学等,英国的居多。但里面有些人出国的目的听上去比较着急,觉得考研辛苦,又不像找工作,所以就跟着学校的项目走了。项目的要求也不高,GPA>2.5就差不多了,雅思不会超过6,这个要求我觉得80%的人都能达到,无非就是多花点钱。想想前辈们都是精英才能出国,现在出国的确容易许多了。像英国已经把教育产业化了,你进去非常容易,但毕业想留在那边工作几乎不可能。

其实在准备出国的过程中,想过工作,主要是觉得象牙塔里的生活太安逸了,缺乏动力。还有就是所学的东西离实际的生产离得太远了,后来也是觉得积累不够,就没再想了。接下来就是准备考研了。

考研

有人说“本科看学校,硕士看方向,博士看导师”,我觉得这话还是有些道理的。在方向不明确的时候选一个比较好的平台,或是学历高的地方会比较好。方向明确之后,就没必要再去在意是985还是211,是名校还是非名校。现在我也不像高中那个缺乏对外界了解的时期那样有名校情结了,所以就按照这个方向来找了。况且今后找工作的途径优先级是:内推 > 校园招聘 > 社会招聘,内推得到的机会往往是最好的。老一辈们找工作大多是分配,自己决定不了,要么就是托关系,送这送那,谋得一个差事。现在游戏规则更多样化了,有些地方可能比较透明,有些地方可能比较黑暗,不同的地域会有不同的特点。在我看来,一个普通北大清华的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可能没有有牛人推荐的211学生占优势。

方向定下来就是计算化学了,但计算化学下面仍然有很多分支,有分子模拟,密度泛函理论,力场计算,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生物成像,蛋白质结构解析,反应机理研究等。再细分这些方向的话,我也不太清楚自己更适合哪个。先列一下国内做计算化学的一些机构:

还有一些学院也有我比较感兴趣的计算化学相关的课题组

还有一些其他的课题组就不一一列举了,这里面其实最想去的是北大深圳研究院。从学术发展、地域、生活环境,这都是最佳的选择。可惜,北大深圳研究院基本上都是保送进去的,我没什么可能拿到外保的名额。2014年只有2个人参加了化学的复试,名额太少,即使最后被录取了,进入我想进的课题组可能性也非常低。

在北京也生活了近三年时间,昌平两年,朝阳一年,越发地觉得自己不适合在这个城市发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里生活环境不太好,雾霾、干燥,房价又贵。当然,北京优势也十分明显。我觉得最大的优点在于这个城市的包容性,多样性。在北京,很少出现地域性的歧视,各地的人才也都愿意来北京打拼,低端到高端样样都有。有钱人可以住别墅,没钱人可以蜗居地下室。这样人多了之后,管理起来很混乱。事实也证明北京的一些城市规划远不如上海、广州合理,广州那边可以和佛山、惠州、东莞很好的连成一片。在北京周边的一些城市中,人们只是拼了命了往北京挤,承担了太多的城市功能。两会也说要把一部分行政机构弄到保定,把一些服装批发市场迁走。可以看出,北京的发展更多靠的是行政指令,举全国之力来发展这个城市,而上海广州那边更多的是依据市场规律在发展,他们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多的考虑到了和周围城市的兼容问题。三环边上还有摆地摊卖衣服,推车卖烧烤的。有些地方感觉还不如老家好,尤其是城区和郊区交接的地方,简直是鸟不拉屎的地方。北京这边的高校优势还是十分明显的,好的学校非常多,但研发与产业的结合太差,制造业太差。这里适合文化、传媒、政治、服务业、互联网方面的发展。对于做化学来说,一项技术想投入生产,往往都是在江浙一带生产,中间的沟通不太方便。在这里也许能发很多质量高的文章,但是对于技术的推广很难做好。

做选择的时候,地域是我最看重的因素。地域包括发展空间,就业前景,生活质量,生活成本。综合来看,大连和苏州是我认为非常适合今后长期发展的两个地方。

  • 中国哪个城市最适宜居住?: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0386155/answer/20198611 大连的话,化物所对我而言有些困难了。2014年直接保送的有50多人,统考上去的有30多人,还有十几个是过国家线就录的。外保指望不上了,统考太困难了。大连化物所,上海有机所应该是化学考研上面难度最大的,现在的状态我觉得考不上。而且,他那个地方有个特点,学术型的似乎必须硕博连读。这个有点略坑,博士阶段也有可能要出国,这样一下就限制死了。大连这个地方虽然很好, 但是他周围没有特别发达的城市,远不如苏州所在的大上海城市圈好。

初中毕业的时候去苏杭那一带玩过十多天,对江浙沪一带的城市印象都很好,去苏州只是逛了几个比较有名的园林,基本上都在现在的姑苏区,对于园区、新区还没有概念。从现在了解的情况来看,苏州的GDP在江苏早已经甩南京甩了好远,而生活成本相对南京、杭州、上海这些城市又会相对较低。工业园区是中国政府和新加坡政府合作弄的,新加坡主要是靠吸引外资发展起来的,但缺乏资源,地方小没法进行一些工业上的生产。所以园区的发展,对双方都是很有利的,新加坡可以把一些产业基地转到苏州,苏州可以借此引进外资进行发展。鉴于新加坡的一些城市规划很好,所以园区的也不会太差。江浙一带普遍经济比较发达,江苏更多的是外资,浙江更多的是民营企业,机会都很多。看看地图就知道,江苏那边各个城市基本都挨在一起,交通什么的都很方便。

经济方面,入驻苏州工业园区的500强企业太多了,辉瑞、微软、IBM。。。。。。沙钢近几年逐步成为与宝钢并肩的巨头,成为世界500强。集成电路产业、软件产业、游戏动漫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为主要产业。以前以外包为主,现在开始逐渐转型。总体来看,经济活力非常好。

教育方面,本地的大学只有苏州大学是211,从这个角度上看苏州不像北京上海高校资源那么丰富。但是南大、中科大、东南大学等高校开始在苏州建立研究生院,新加坡国立大学也在苏州开始办学。同时,苏州与国外的合作办学也走的非常早,像西交利物浦大学,还有正在建设的昆山杜克大学。这种类型的大学还有上海纽约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温州肯恩大学,外方提供教学等软实力,中方提供硬件条件。这样引进教育资源比较利于长期的发展。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江浙沪一带对教育的重视,像南科大这种改革还是很困难的,始终绕不开教育部,很难绕过一些体制,从2007年到现在也有七八年左右的时间了,筹办三年之后才有资格招本科生,还是没法招研究生。去年上海科技大学直接就招硕博士了,今年就能招本科生了,当然了上科大的后台要强硬的多,看看校董会就知道了,能把杨培东这样的大牛弄进去真是厉害。

生活方面,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自然不用多说。姑苏区的古迹保存的还是很好的,没有像北京摧残的这么厉害。古代的,现代的都有。

再来说说苏大吧,有人说苏大偏文科,这个我倒不怎么在意。平台和导师比较重要。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院(FUNSOM)是首批2011计划的牵头单位,苏州工业区的主导产业里面有纳米科技,也有材料领域的。2011计划是985、211之后高等学校的第三个计划,首批只有14个单位,从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个平台很厉害了。FUNSOM与新加坡政府、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西安大略大学(现在改成Western University了)有联合实验室,这与联合培养不太一样,合作更深一步了,以后交流机会也多。独墅湖高等教育区的生活也nice。导师方面,我是搜计算化学的时候看到了 http://modeling.org.cn/ 这个域名,然后才看到了FUNSOM,进而看到了苏州。其实材料模拟这个细分的方向是我比较感兴趣的,FUNSOM还有一个导师也是计算化学方面的,不过他是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方面的。这个方向,我怀疑的比较多,关键在于辅助这个词上,有些人容易把计算机的功能过分的夸大。它的核心实际上还是药物设计,对这个兴趣一般。利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最后成功开发出新药的案例我也没搜到,所以就没选这个了。关于计算化学这个方面的东西,过几天再详细的整理一下。

理想与现实

关于理想与现实,黄西这个人给我触动很大,黄西是美国的单口相声演员。之前他是吉大化学系毕业的,中科院读了硕士,之后去美国Rice University读生物化学博士。毕业后他在德州的一家生物技术公司从事研究工作,生活、婚姻各方面都还不错,他一直对相声很感兴趣,业余时间也经常去一些俱乐部做做演出。后来他在去各个学校做演出的时候,发现中国人在美国当教授的已经很多了,不缺他一个。美国人普遍认为中国人比较勤奋、聪明,但缺乏幽默感,而且在公共的场合并没有能够make chinese voice heard(这句话还是英文说起来比较顺畅),他想改变美国人的这种看法。经过了几年的努力,在莱特曼秀上单口相声,在美国记者年会上表演,拿奥巴马开玩笑。他在美国,大概跟大山在中国差不多。经常有人采访他做生化博士,是怎么转行到单口相声的。前面提到了原因,他还说到单口相声坚持下来的人不多,他途中也想多放弃,接着做他的研究,但也坚持了下来。重点是他在小有名气之后,依然没有辞掉德州的那个工作。有理想很重要,也得先填饱肚子,否则就是天马行空了。

关于转行,其实以后研究做不下去了,我也有转行的心理准备,到时候就投身互联网。这也并不意味着就放弃了学术上的追求,只是在能混口饭吃的情况下再去追求理想层次上的东西,毕竟科研是个烧钱的事业。我们可以因为现实放慢前进的脚步,但不会为了现实放弃对理想的追求。如果说20岁到30岁是一个人一生的黄金十年,那我也只是刚刚起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