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ek 1-5 in spring semester during junior

本栏目将从即日起将更新每周的生活、学习总结以及一些感悟,来刺激写博客的欲望,保持良好的记录、反思习惯。该博客于2014-01-13正式开通,起初的设想是为了锻炼雅思写作,尽量用英文写作。今后,在其他栏目尽量都用英文来练习。首先来总结一下博客的事情。

Blog

建一个网站看似很厉害,其实很简单,即使是一些不懂代码的人只要想学很快就能上手。虚拟主机是最容易上手的,cPanel界面操作很简单,也支持中文,建站很快。接下来VPS,这个就复杂很多了,需要自己远程连接服务器,SSH管理,开发环境、系统组件都得自己装,需要一定的linuxSSH基础。还有一种是云引擎,国内有BAESAE、阿里云等,国外有GAE、亚马逊,不同的云引擎特点不一样,支持的功能、语言不一样,总的来讲都有这样一个特点,不支持本地写入,鼓励代码、存储空间、数据库等分离,减少耦合度。之前没有什么建站基础就照着最简单的虚拟主机来了,香港主机速度还算ok,主要是能免备案。

wordpress是比较成熟的博客系统,丰富的主题、插件还有其他扩展使得它对于单纯的写作已经显得太过强大、臃肿,在折腾过一些主题和插件之后,开始简化主题和插件,减少功能,减少社交化的因素等,也不去花时间去管SEO和推广运营了。建完之后还发现了其他一些博客框架或是写作平台,现在来总结一下常用的搭建博客的方法。

  1. Wordpress:其功能已远远超过一个博客系统,对于博客还是过于强大。好处就是主题、插件非常的丰富,很多人靠wordpress建站维持生计,遇到问题基本都可以搜到。
  2. Tumblr:轻博客鼻祖,被雅虎收购了。界面简洁、干净。
  3. Ghost:好像是wordpress的一位老员工办的,基于node.js,支持markdown。
  4. Jekyll - octpress:可以直接使用markdown写作,然后转成静态网页或博客,免费部署到Github上。
  5. Farbox:直接在Dropbox里写博客。
  6. 简书:起初创办者想的是做一个支持markdownevernote,后来逐渐演变成现在的样子。可以当作一个在线版的支持markdown笔记工具,也可以在公共的collections里发布自己的笔记。进入2014年之后逐渐加入了社交化的元素,站内信、评论系统等,感觉评论系统管理不好就有可能像知乎那样逐渐走下坡路。搜索方面太不友好了,在这一点上完全无法和Medium媲美。
  7. Mediumtwitter的管理团队办的,界面十分清醒,不像传统博客那样,几乎找不到时间轴的影子。在我看来,这是最适合写作和阅读的平台,非常独特的评论或者说是记笔记系统,读者留下的记录,作者可以选择性的公开或是直接删除,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评论框。左上角独特的M导航非常nice,搜索系统极为简单,高效,只留下了最最基本的元素。Medium就像是twitter的加长版,作为twitter的深度阅读但又不像blog容量那么大。简约的设计使得它的学习成本极低,很快就能知道它是怎么用的。 IELTS

大概是1月中旬开始自己准备雅思的,在这之前背过一遍单词,后来又忘的差不多了,03-05第一次考,总分只有5.5。本来以为第一次能考个6,第二次或者第三次再往6.5~7冲一下,看来还是高估了自己,这次考完对雅思各个分数对应的难度有了一些直观的体会。各项的满分都是9分,最后总分是各项的平均分,精确到0.5。听力和阅读没有练太多,只做了剑8和剑9两套题,都是40个题,自己做时正确的个数一般在24~30之间,最后两项都是6,和平时练的水平差不多吧。如果能保证做对30个以上,大概7是没有问题了。写作之前是没有完整的写作雅思的题目,只是一直在整理收集素材,看写作思路。这次考的Task1之前是完全没准备,一般而言考图表、树状图、饼图等这类的数据分析题目能占80~90%,所以这次考的流程图类型只是扫了几眼,而且考的是公司招聘人的三种模式,属于完全新题。考虑到Task2占的分值较大,就先写Task2了,Task2的题目是这样的:

Some people think young people should be required to have full time education until they are at least 18 years old. To what extent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当时写的行云流水,教育类的素材准备的最多,其次是科技类的,最后写作只有5.5,大概是跑题了。口语Part1和Part3可以说是正常发挥,考官也比较和善,没有很严肃的样子。Part2就坑了,an old object in your family,看了就傻眼了,完全没有概念,之前准备的比较多的是描述经历或者人物,描述物体的没准备多少。其实当天我是上午11点考口语,10点多去候场的时候,拿出手机看看雅思哥口语机经,发现有个9点多也在我那一个考场的人那里写过一个回忆,part2就是这个,当时我看了,没太注意觉得不太可能考,而且这个题目在我那个考场出现的频率不是特别高,他和我不是一个room的。我就专心准备频率出现高的那几个,毕竟雅思4个月才会更换一次口语题库。考试的时候我就想起来见过这个,就是没准备,欲哭无泪啊,整个part2卡了几次,考官比较好,还拿手比划给我提示,但也真是没东西说,口语就只有5了。

总结一下:口语当天一个考场的回忆一定都得会才行。整个雅思的备考一定要面面俱到,语言不像一些理科或者工科那样技巧性强,学语言必须要有足够的积累,技巧上的提升对语言能力的提升起到的作用很有限。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大三课程

这学期全部是专业选修课,按上课时间划分大致分成两块,1~8周有一批课,11~16周有一批课,中间两周要出去生产实习。课很多,也很杂,有理论基础课,有应用型的课,有讲座型的课,有实验课。难得有机会随便选课,之前都是些公共基础课或是专业基础课,基本没有选择的余地。前8周我选的有生物化学基础,计算化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高级实验。基本都是理论基础课。

生物化学基础

每周2次课,1次上两节,期末开卷考试(貌似要拖到最后的考试周,考试周唯一的一门考试,由于上头的原因考试周必须得有考试,其他很多是写论文或者最后一节课考试,不知道怎么就这么课要拖到最后了)。授课内容很基础,核酸、蛋白质、糖类、脂类、维生素、酶这些基本的生物大分子结构、功能、性质,没有涉及到代谢的内容。

计算化学

感觉和计算机专业的数值计算很像,讲的都是一些线性方程组求解,线性拟合,回归分析,微分方程求解等问题,最后上机开卷考试。至于什么二分法、Newton-Raphson迭代法、Simpson法等数学方法不做要求,懂得调用,会做输入输出,明白每种方法的思想即可。关键是上课讲的都是FortranDo+行号来进行循环总感觉怪怪的,还有控制输入输出格式的format语句,也都要有行号,子程序写的也看不清到底最后输出的是什么,比较难适应。像静态网页,基本元素就写在HTML里,样式写在CSS里,交互的操作写在JS里,相互的引用非常方便。Fortran则是依靠行号来连接起来,而且都写在一个文件里面,维护、更新和再利用都很困难。在图书馆翻过一下陈敏伯的《计算化学——从理论化学到分子模拟》,这才叫计算化学啊,里面基本原理,应用都有涉及,分子模拟,量子化学,统计分子学等都有。现在去读还是太困难了,物理化学、高等数学学好了看它才会相对轻松一些,它在序里面写的一些话非常好:

对于初学者,笔者愿意传达前辈们的忠告:准备草稿纸,动笔演绎。只要是理论学科,都要反复学几遍才能得到要领。不要指望听一遍就懂得个大概,不要在”自我感觉差”面前退缩,”不懂”意味着正在入门,更不要指望寓教于乐。不过,在熬过长夜,豁然开朗之际,”乐”却会不期而至,那是晨曦中第一原理送来的神圣感。

计算化学的宗旨:首先选用物理模型,不得已采用数学模型。计算化学是理论化学的执行者,倘若对理论化学的数学语言没有一定的了解,实际上不可能在执行过程汇中系统、完整、创造性地考虑问题。虽然不分场合强调高级属性语言不是合适的做法,但是我们总不至于甘心让数学成为一道墙垣把化学家长久隔绝在现代科学之外吧! 相比之下,我们学的顶多称得上计算机在化学上的简单应用。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好像只有概率,没有统计。

N,N-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的合成

号称高级实验,整个实验分制备、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三个模块,两人一组。当天下午有课,就排到了晚上那组。主要说说制备阶段,看了讲义就会发现制备过程很简单,称好固体,量好液体,混合,恒温,搅拌,回流,反应至溶液透明(讲义上写大致得5~10个小时)。当时没注意30ml乙醇前面是50%含量,而实验室给的是无水乙醇,直接就量了无水乙醇,没有等体积去离子水,就倒进去反应了。过了快两个小时,我们4个组里面有3个组还是略浑浊的,有点像牛奶,有一个组澄清了。过了一会那个组就直接下一步了也不等5个小时了,我们这边都还是那样浑浊。这时,不知道另外两个组的谁忽然发现自己加的乙醇有问题(很好奇这种情况是怎么发现的),我也反应到了自己乙醇加的有问题,后来想想乙醇也就是个溶剂,水加进去就是和产物的溶解度有关系。75°左右,产物应该溶解才是,这样在室温下才好析出晶体。之后还有一步结晶前的处理,冷却反应液,在搅拌情况下滴加浓盐酸,直至出现乳状液不在消失为止。本来反应液就是浑的,就补了大概5ml去离子水,溶液变清了。开始滴加浓盐酸,滴的时候你会发现在滴的地方附近有白色(絮状?乳状?)的东西产生了又马上消失了。我一直在想”乳状液不在消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现象,滴啊滴,溶液开始略微浑浊,还是白色的。听他们下午做实验的人说老师当时讲的是pH最好不要低于4,我们在滴的时候也就这么弄了。由于那个现象把握不准,就以这个pH来当滴加的终点了,那老师看了就说”谁让你们调pH了,你们看讲义了吗,我讲义上说了调pH了吗,一点都不懂脑子”。后来再次跟下午做实验的同学确认,她的确提过pH的事,后来她知道我们乙醇弄错的事又是一顿臭骂啊。滴了半天还是不知道咋弄,后来她说略微浑浊就可以放着等它结晶了。但实际上略微浑浊的时候滴下去还是会出现白色东西产生又消失的现象。讲义、老师、之前做过实验的同学、现在一起做实验的同学、自己,到底按照谁的方案来弄呢?后来就不管了,按照自己的推测来做了。本来想的是重做,毕竟制备只是第一步,之后还有很多连贯实验。东西制的都不对,那还表征个屁啊。于是就跟老师说重做,也就一个半小时左右就能完事,当时才7点左右,不算晚。她就说,药品不够,你现在用了下个班怎么弄。。。。。。

第二天上午去看结晶的结果,竟然成粉末状了,还很少。。。那组做的比较成功的结晶出来就像雪花那种晶体一样,当时就想肯定水加少了,产物都溶在乙醇里了,又开始加水,想的是产物能析出一些。结果溶液变清了,啥都没有了。没办法,就加盐酸,因为第一步加盐酸产物就能析出一些。后来加着加着又变成白色乳状了,就是那种晶体放置时间过短的状态,也没那多时间等一天了,就想着直接过滤了。老师看到之前我们在那加东西,又是一顿臭骂”谁让你们加盐酸了,我讲义上那么写了?一点都不动脑子,到时候在报告上给我写清楚原因为什么这么做,哪有这么做实验的”。其实在之前操作有问题的时候问她,她也没说清楚是怎么回事,讲实验步骤也很模糊,做了一会人就不见了,不知道问谁,然后回来看到我们”瞎整”就骂起来。再到后来,有一组昨天下午做实验的也要抽滤了(他们好像pH都调到4了,得到的根本都不是产物,而是阳离子。我们最后浑浊溶液的pH8左右),当时只有4个抽滤瓶,4个接口,而做实验的有七八组。他去问老师,抽滤没地方了,能不能再弄个抽滤的(原话忘了,大致是这个意思)。老师又发飙了”排队抽去,难道我还给你们一人配一个抽滤的啊,真是的”。。。。。。

后面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就没啥说的了,总的来说从来没觉得做实验如此虐心。 Coursera

Statistical Molecular Thermodynamics

寒假开始看这门课的,跟了4周之后就开始放松了,时间也没协调好,错过了一些作业的期限,就当是体验了一下在线教育。陈敏伯那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不要指望寓教于乐”。MOOCs上看似有很多很好的课,但能坚持下来的人并不是那么多,而且里面很多都是一些已退休学者在上面学习。课程的容量很有限,难度不是特别大。这门课虽然叫统计分子热力学,但大部分都在讲热力学。我原本是想看看统计学的东西,但里面涉及的不是特别多。我也接着这个机会翻了翻Atkins物化的相关章节,明显感觉到中西方在教材上的差距。就拿气体这一章来说,国内很多就是上来就提理想气体的假设,把这个模型告诉你,很少讲背景知识。Atkins那边就从基本的物理量讲起,很详细,人们对气体认识的演变也慢慢展开,由易至难。

之后翻了一些《化学思想史》,看了前几章就明白了为什么几乎所有的物理化学书都是以气体作为第一章的,氧气、氢气、氮气的发现对于推翻燃素学说,解释燃烧现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提到氧气的时候很多中国的教材里都只是提到了拉瓦锡,以及氧化汞加热生成氧气的反应。其实氧气不是拉瓦锡发现的,是普里斯特里发现的,他去法国的时候告诉了拉瓦锡这一结果。普里斯特里没有意识到氧气发现的意义,还受传统的燃素学说的影响。而拉瓦锡把这一结果放大,建立了氧化学说,并发布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化学纲要》。氢气的发现也比较类似,都是最开始的发现者没意识到自己发现的意义。看完之后也能感受到了科学探索的不易,任何东西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有时候,有些人会说牛顿放到现在也就是个本科生的水平,那是因为公式都给你了,自己验算一下就觉得好像什么都懂了,其实提出新理论,建立新模型是非常非常困难的事情。很多时候就像氧气和氢气的发现过程一样,真理已经到你鼻尖上了它又溜走了。科研没那么简单,但现在的教学模式极少提及探索的艰难性,药品是给你准备好的,装置直接用就行了,反应条件都摸索好了,你所要做的就是重复。这种模式对于基础实验是没有问题的,但再往上就不行了。我们现在做一个稍微麻烦点的实验,比如一个反应有好几步,第一天让你合成一个中间产物,本来应该是第二天用第一天的中间产物继续做,但实际上,老师会说,为了节省大家的时间,我们就拿已经合成好的中间产物接着做,这样一天就解决啦~好像很厉害的样子,却并没有什么意义。现在感觉,整个的实验教学非常混乱,基础实验缺乏规范性,高级实验缺乏创新性。像基础实验,每个老师实验风格不同,同样的滴定操作可能在不同老师那里展现出来的是不同的效果。连贯性很差,很多实验需要你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之后才能做,但是这些老师不知道基本操作教了什么,于是又花时间讲一些基本的东西。还有就是创新性和探索性差,乱。

Statistical Mechanics Algorithms and Computations

法国人的英语口语实在是不敢恭维,统计力学比想象的麻烦,主要是python不熟,里面直接就上应用,很多需要引用一些数学库,找半天,时间都浪费在这个上面了。加上物理知识好久没看了,跟了一周就没看了。现在计算化学用的是fortran,它和python风格差太多了,怕学混了。